鸡鸣狗盗,正确动物:猫

成语“鸡鸣狗盗”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原意是指项羽部下季布在项羽兵败后化名朱家,与狗窃取朱家的鸡。后引申为小偷小摸、偷鸡摸狗的行为。

错误的动物

在成语中,偷鸡的是“狗”,偷狗的是“鸡”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。

正确的动物

根据《史记》的记载,偷鸡的动物应该是猫。因为在古代,“猫”和“狗”在发音上相近,容易混淆。因此,“狗”在成语中被误用为“猫”。

成语含义

成语“鸡鸣狗盗”的含义是形容人偷鸡摸狗、行为不正。它通常用来比喻那些不劳而获、贪小便宜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成语“鸡鸣狗盗”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

项羽败垓下,丁公逃亡,匿朱家。朱家不肯隐,告其吏,吏捕得,欲杀之。丁公曰:“能为我得沛公,足下亦有封。”吏遂系而待沛公。沛公将至,朱亥谓吏曰:“沛公素善我,今急,我将往说之。”吏许诺。朱亥见沛公,沛公大喜,即拜为上客。

吏闻之,乃自刭。朱亥因说沛公曰:“朱家固少戆,然其心实壮士也。所为不轨,乃公故耳。公诚欲释之,臣请生致之。”沛公许诺。朱亥即往,谓朱家曰:“沛公已立,闻公之贤,欲与公俱事。今来迎公,公即往,沛公立封公。”朱家大喜,即随朱亥。沛公相见大悦,因以为上客。

项王已破,沛公都咸阳,始封丁公为中涓大夫,中涓者,次中郎将,号为“中郎将”。尝从沛公猎,为鹿所触,伤。沛公为之泣。朱家者,故秦屠,沛公之舍人也。后从羽,羽封为上将军。羽之败,亡匿,莫有知者。久之,或告沛公,沛公曰:“故人朱家也。”乃诏有司捕之。朱家闻沛公已立,且捕己,遂夜亡,入沛宫,谒者不内。

沛公谓:“何为不内?”谒者曰:“朱家亡匿,陛下诏有司捕之。”沛公曰:“吾故人朱家。夜亡匿我宫,何不内也?”乃使召之,朱家见沛公,泣涕自责。沛公笑而释之。封为关内侯,位次中涓大夫。中涓大夫故不与关内侯均。朱家怨中涓大夫,因醉杀之。沛公怒,欲夷其家。朱亥顿首曰:“臣有罪。”沛公曰:“何罪?”朱亥曰:“臣引之来,又杀中涓大夫,是臣之罪也。”沛公曰:“先生且安,吾今赦之。”于是复封朱家为中涓大夫,是为朱亥。

樊哙者,沛人也。少时家贫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从沛公起布衣,以军功至大将,封舞阳侯。

樊哙参乘,其友邓先从。

项羽败垓下,项王亡,沛公欲封功臣。樊哙功最多,第一。论功行封,哙为第二。樊哙大怒,曰:“吾乃刀笔吏,从始击博浪沙,身被七十二创,攻下秦,取咸阳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为大将而成败,今乃不如绛侯、灌婴!吾不能忍!”……

哙之友邓先曰:“今天下已定,大王功臣皆富贵。独将军功最多,赏最薄。此乃大王疏将军,将军宜急之。”樊哙曰:“今我何以急之?”邓先曰:“独山石室中,石室上有铜书,号曰太公兵法,乃武经也。将军往取之。沛公信将军,将军持兵法见,沛公必疑将军反,将军因劫沛公,要封。”樊哙然其言,乃从卒往。得铜书,即反。至丰西沛宫,止舍中。未报沛公,先使邓先入见沛公,沛公御坐。邓先言:“樊哙反矣。”沛公曰:“樊哙反乎?何以也?”邓先曰:“樊哙夜得铜书,故反。”沛公大怒,拔剑欲斩邓先。邓先走。公起,至东厢,召樊哙。

樊哙则东厢候公出。公至,哙不拜,瞋目视公,曰:“臣为将军攻城略地,身被七十余创,今未得封侯,反不如绛灌等,何也?”沛公曰:“壮士今何?”哙曰:“人言臣反,臣故来耳。”沛公曰:“谁言将军反者?”哙曰:“邓先也。”哙未竟,邓先至。哙持其脚,拔剑,断其股,投之阶下。沛公笑曰:“壮士!”立封樊哙为舞阳侯。

成语用法

成语“鸡鸣狗盗”一般用作贬义词,形容人的行为卑鄙、不齿。

例如:

他惯于鸡鸣狗盗,偷鸡摸狗,令人不齿。

这个小偷的行为真是鸡鸣狗盗,让人看不起。

结语

成语“鸡鸣狗盗”中的正确动物应该是猫。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偷鸡摸狗、行为不正,一般用作贬义词。